龙岩同城网

回复:0 发表于 2024-5-20 08:41
发表于 2024-5-20 08:41:4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平安高管层深论养老金融:为养老探金融创新路 [复制链接]

平安高管层深论养老金融:为养老探金融创新路

从养老服务市场来看,养老产品和服务供需失衡,消费者认识尚未形成,养老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,行业集中度低,存在“小、散、弱”的情况,服务质量、品质、价格、标准参差不齐,人才数量存在缺口。相较中小企业,大型企业具有明显的集聚外部性,在产业生态圈中能产生较强的外溢作用,可通过产业链条对当地企业的成长产生影响。

平安集团联席CEO 郭晓涛说,平安集团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,聚焦金融主业,服务养老“三大支柱”,打造养老金投资、养老保险产品、医疗健康服务、居家养老服务四个服务平台,初步构建“综合金融+医疗养老”体系,为进一步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打下坚实基础。

平安寿险董事长杨铮谈到,平安持续专注对于养老金融产品的供给,不断丰富产品形态,匹配长寿时代客户对于养老现金流的需要;构建“综合金融+医疗养老”生态圈,聚焦“衣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”十大场景,与外部携手制定行业标准,整合医疗养老服务,推动养老产业标准化、规范化发展,为消费者整合性价比高、质量放心满意的服务。

体系化破题:

把“说不出的养老需求”,变成省心省时又省钱的“三省服务”

9073养老格局下,90%以上长者居家养老。平安打造医疗健康服务平台,构建线上诊疗平台“平安健康”,实现三甲医院合作的广泛覆盖;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,通过“智能管家+生活管家+专属医生”覆盖医疗养老需求场景。

深耕养老市场三年,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李斗观察到,老人的需求非常潜在、散点,从个体来讲,要把无数散点整合起来,因此养老服务难在“你知道,但你未必能做得到”。

“通过平安管家提供给老人的服务和年轻人的不一样。”李斗说,年轻人找服务是“刷好评”,但平安做养老服务是三张图片、一键触达,管家在后台耐心聆听、精准识别老人的潜在需求,协助老人一站式对接十大场景服务。

平安通过构建完整的标准制定、产品准入、集中采购、服务监督管理体系,把个性化服务专业化,专业化服务可视化,并且实现高性价比。

目前,平安已联合专业机构发布医联体、护联体、住联体等一系列行业细分服务标准。以护联体为例,利用智能康复护理系统,从运动、感觉、认知、吞咽、心肺、日常生活等多维度全面评估客户身体情况,提交评估结果后立即生成康复及护理方案,匹配28个标准化到家护理产品。

截至2024年4月,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60余个城市,上线580项十维居家养老服务,累计近10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。对于老人来说,上述体系把“看得到、说不清”的需求,变成省心、省时、又省钱的服务。对于供应商来说,服务打卡留痕,标准化验收,消除风险顾虑,养老服务链路上的堵点正被逐个打通。

打造标杆:

探路大城养老,伴长者从“养老”到“享老”

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中国长者对高品质养老需求日益丰富多元。平安人寿有近1千万中高净值老年客户。平安寿险康养事业部总经理王宇科谈到,从高品质康养客户画像来看,伴随着客户生命周期、年龄变化、结构的变化,长者需求也在不断演变:

55岁以上人群以生活娱乐上需求为主,对于文化、生活,社交、外出、旅居、疗养的需求较强。

65岁以上人群需关注慢病长期管理,为客户定制急救方案、安排及时的线下就医。

75岁以上人群中,对于中重度失能长者要提供介护专业服务,并做好康复和心理辅导。

85岁以上人群中,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比例提高,对失智照护的需求凸显。

面对多元、丰富、且不断变化的需求,中国尚缺少高品质养老社区标杆。“中国进入老龄时代以后,随着年龄结构、支付能力、教育程度的变化,对于养老康养社区居住的需求,已经从单一的居住要求变成了对于精神、娱乐、文化、乐活等等非常多元化的需求,可以说是从养老到享老的演变过程。”平安寿险康养事业部总经理王宇科说。

平安推出的高品质康养社区品牌“平安臻颐年”,基于CCRC模式,为满足客户全方位、多元化、长周期的高品质服务,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。

七维健康是长者享老的基石,王宇科说,平安臻颐年根据客户精神、社交、经济健康等多维度需求,打造五大场景、超过150项标准,给客户提供千人千面深度剖析,定制百日方案,动态精准提供健康管理服务。

相对传统“好山好水隐居生活”观念,平安颠覆性提出城芯养老理念。臻颐年在老龄化程度较深、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核心城市与核心区位布局,长者不远离子女亲朋,让有温度有品质的服务更容易落地。

通过打造高品质康养社区标杆,平安不仅将全球先进养老方式及管理方式引入中国,同时助力提升从业人员社会认同感,更带动属地大健康、医疗、护理、智能设备等多业态发展,有效促进属地康养、金融、信息、医药、文娱、娱乐行业就业。

深耕市场:

开拓万亿年金市场,助企业职工为养老做多元长期规划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,发展多层次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。一直以来,平安努力成为中国多层次、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者,做实第一支柱,做多第二支柱,做大第三支柱。

“作为平安集团服务养老、保障民生的重要’窗口’,平安养老险在服务民生养老保障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创新,从自主研发了业内首套受托资产管理系统,到构建专业受托资产管理组织架构,我们将为年金客户资产保值增值持续保驾护航,争当万亿年金市场的开拓者。”平安养老险董事长甘为民说。

目前,我国第二支柱作为三个支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覆盖度明显不及第一支柱。甘为民认为,应积极提高年金的覆盖率,引导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。

甘为民建言,首先,改变企业年金考核机制,提高企业年金投资收益。以2年至3年的长周期来考察投资收益率,真正做到“长钱长投”。

其次,探索灵活设定职工参与率以及税收优惠范围。现行企业年金制度中,一般要求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职工参与率超过70%,而民营企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大,建议允许企业聚焦核心员工以及骨干设置年金,放宽民营企业员工参与率。

再次,建议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,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利润分享计划、员工持股养老金计划、股票红利计划等形式纳入第二支柱轨道,落实税收优惠,将其作为企业年金制度的特殊形式。

战略布局:

“综合金融+医疗养老”协同发展,真正以客户为中心

观察平安战略布局与实践,核心在于以客户为中心,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。郭晓涛谈到,平安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双轮驱动、互相赋能,其背后是三个变化:

第一, 从传统金融服务变成 “服务+金融”。“我们一直说要给客户提供有温度的金融,有温度的保险,不要让金融变成冷冰冰的保单,这是非常重要的改变。”

第二, 从传统的销售导向转向客户导向,把客户日常生活需求和金融需求紧密结合,成为真正满足客户需求、以客户为中心的机构。

第三,平台业务模式+科技赋能手段,对接到店、到线、到家“三到”体系,提供省时、省心又省钱的“三省”服务。

上述探索也让平安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,进一步培育高价值、高成长、高留存“三高客户”,有效降低获客成本、运营成本、风险成本“三低成本”。

“这样的服务模式,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,都是具有开创性的。”郭晓涛说,“这是平安在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上的创新,更是响应国家战略、顺应客户需求的一次巨大方向改变。我们希望通过战略方向的调整,进一步增强平安和客户之间的互动,让客户有更多的满足感,让我们的产品更加有竞争力,更好地满足客户。”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发表新贴 返回顶部